清正廉洁的楷模——杨善洲

时间:2022-12-09 浏览量:2225

学习廉洁故事,在学史明理中养清廉之风,在学史增信中筑清廉防线,在学史崇德中汲清廉力量,在学史力行中做清廉表率。现在我们一起了解清正廉洁的楷模——杨善洲。

杨善洲 (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最美奋斗者荣誉获得者)。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一个1951年参加工作,当任领导干部30余年,而且官至地委书记的人,生前攒下的钱不足一万元,死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这话说起来叫人有点难以置信。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却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个人,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这样的事,就是发生在杨善洲身上的故事。

1985年5月,秘书段兴华陪同杨善洲到龙陵县出差,龙陵县委在食堂招待杨善洲吃饭。饭后,段兴华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他请了,就没让杨善洲的秘书段兴华付账。他们驱车返回保山途中,杨善洲问段兴华伙食费结了没有,段兴华如实回答了杨善洲。杨善洲立即叫驾驶员停下车,然后拿给段兴华30元钱,叫他拦客车返回龙陵县去结账。段兴华返回龙陵后,总共结了6元5角的伙食费,来回两百多公里的车费就花了22元。

1986年,保山地委下派到施甸县姚关乡任副乡长的一个年轻干部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母亲已经80多岁,全家8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家里的生活实在困难,便和民政部门的同志商量,买了两百斤粮食送去接济杨善洲的家人。杨善洲知道这件事情后,狠狠地批评了那个下派的年轻干部,并且还叫家里的人把粮食送了回去。

退休后在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植树造林期间,杨善洲有一天到保山市去办事。好心的驾驶员对他说你老了我不要你的钱。杨善洲不肯,坚决把钱塞给驾驶员。驾驶员跟杨善洲解释说所有坐他车的老人他都不收钱。杨善洲急了,他对驾驶员说:“你不要钱,我就不坐你的车。”说完,杨善洲真的下了车。驾驶员见状,大吃一惊,赶忙下车去请杨善洲上车。付了车费,杨善洲才重新走上了客车。

杨善洲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上多次提出把杨善洲的家人转为城镇户口,杨善洲坚决不同意;杨善洲的二女儿想参加工作,叫父亲和有关单位的领导打一下招呼,杨善洲关心女儿、心疼女儿,却没有因为女儿参加工作的事跟有关单位的领导打招呼。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杨善洲这样做太不近人情;也许有的人还会认为:杨善洲这样做太过分;甚至有的人还会认为:杨善洲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自讨苦吃。然而,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就是这样做的。

与现实生活中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相比,杨善洲不仅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更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中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好楷模。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优秀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楷模,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